2018年8月21日,为办好社区养老驿站,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在市农财中心牵头下,怀柔区渤海镇四渡河村第一书记王彩虹,村主任赫文海,镇社保所所长杨爱军等专程赴延庆区井庄镇北地村学习社区养老经验。市农研中心(农经办)人事处处长徐建军、市农财中心主任周庆林参与调研考察。
北地村隶属于延庆区井庄镇,位于延庆区南部、昌平区北部的深山结合部地区,拥有上万亩山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全村共有48户、100余人。自2010年重阳节以来,由北地村集体出资,在村内设立老年餐厅“颐年餐园”,为26名超过60岁的老年人和2名病残人员免费提供一日三餐。
据村党支部书记张学余介绍,由于村内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老人留守家中的日常生活和饮食安全都无法保障,为了改善村内老人的生活质量,使老人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村领导班子在不断盘活集体资产,增强集体经济实力的基础上,设立了专供村内老人使用的“小餐桌”,聘请村里大姐做饭,使老人吃的安心,吃的放心。
目前,养老“小餐桌”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北地村在2009年所建设的两大三小共五处停车场租金收入,这也是村两委利用集体资产为村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同时,村干部还在节假日为老人发放红包形式的“慰问金”,并聘请医生于每月5日,15日,25日定期入村为老人们进行健康检查。
大家在实地参观了北地村养老餐厅之后,普遍认为,该村自力创办爱心养老“小餐桌”。作为暖心工程获得成功的首要经验是村干部的爱民情怀,多年来始终视老人如亲人,不断根据老人的饮食习惯调整饭菜品种,保持饭菜质量,村干部与老人一块就餐,用心经营,共同营造和谐的用餐氛围,村内老人逐步对“小餐桌”产生了归属感。农村社区养老的关键环节是解决老人吃饭问题。四渡河村第一书记王彩虹在详细了解北地村社区养老小餐桌运营模式后,认为该村在集体经济实力并不是很强的基础上,村干部敢于担当,创造条件能够在山沟沟里支起养老小餐桌,解决村民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保障问题,将老人的事情放在心坎上,将村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办成了许多集体经济比较发达的富裕村庄想办而没有办好的社区养老问题,值得四渡河村认真思考学习。
北地村养老“小餐桌”设立8年来,一心一意为村内老人提供了用餐保障,已成为我市农村社区养老的鲜活典范。目前,在村办停车场收入锐减的情况下,为确保养老小餐桌的持续运营,村两委还将积极推进村内闲置农宅的开发利用,将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发展高端民宿及生态旅游,不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努力将村内的绿水青山变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