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页 信息公开 党务公开 机关建设 业务工作 军转专题 专家学者 北京城郊会 农村金融
 
 
 
关于三农有关... 国务院发展研...
社科院农村发... 农业农村部
首都之窗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北京市人大农村委赴浙江安徽考察生态乡村建设
 
【字体:
180514浙江调研 (2).JPG
180514浙江调研.jpg
180514浙江调研3.jpg
180514浙江调研4.jpg

  为了学习借鉴外省市在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生态乡村建设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等方面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前夕,2018年5月14一18日,北京市人大农村委调研考察团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农村委主任委员金树东团长的带领下,先后考察了浙江省德清和安吉、安徽省金寨和凤阳等市县,并与当地干部群众进行交流座谈。调研考察团成员有市人大农村委委员、市农研中心主任吴宝新,市人大农村委委员、农村办副主任潘爱兵,大兴区人大农村委主任委员汪学才,怀柔区人大农村委主任委员王怀秋,市农财中心主任周庆林,市人大农村办干部崔宇等。浙江、安徽两省人大农村委有关负责同志陪同考察座谈。   

  考察团一行首先来到在全国发展潜力百强县(市)中排名榜首的德清县,该县也是我国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33个试点县之一,敲响全国第一锤,发放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全国第一单。德清境内的莫干山属于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围绕打造中国国际乡村度假旅游目的地,不断加大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良好的区位优势、浓郁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乡村度假产业,逐步形成了以洋家乐为代表的国际化高端生态休闲度假新业态,入选“世界十大乡村度假圣地”。毗邻的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美丽乡村创建实现187个行政村全覆盖,2015年8月,以安吉县为主起草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成为国家标准。十余年前,余村先后关停矿山、水泥厂及一大批竹筷加工企业,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全域治理,致力于发展生态产业,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成为“两山”理念样板地,美丽乡村模范生。   

  安徽金寨县是北京市农委结对帮扶县,位于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革命战争年代,这里走出了59位开国将军,被誉为全国第二大将军县。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24日亲临金寨老区视察指示精神,两年来,该县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鼓励贫困户、移民户自愿搬迁,通过综合运用奖补政策,合理配置政策资源,加上异地扶贫搬迁、水库移民搬迁补助,户均增收显著,创造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的“金寨样板”,极大地推动了贫困人口的脱贫解困。凤阳小岗村伴随1978年11月24日晚,18户村民帖着身家性命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我国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小岗是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今天的小岗,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25日视察时提出的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指示要求,始终弘扬“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新时代中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展示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窗口。     

  在浙江省人大座谈交流会上,团长金树东同志首先介绍了来访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并对浙江省人大表示感谢。他说,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诞生地、“三农”思想发展成熟期。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主持制定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等一系列推动“三农”加快发展的重要文件,亲自部署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一系列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工程,对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体制和“三农”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直接推动了浙江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和城乡一体化制度框架的构建和完善,使浙江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走在了前列。今天我带团专程来浙江,围绕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学习借鉴浙江这些年来的探索实践,对于新时代实施北京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开辟“三农”工作新局面,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会上,浙江省农办社会发展处处长邵晨曲重点介绍了该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关情况。浙江省农业厅产业信息处副处长许彩燕重点汇报了该省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农委主任委员章文彪对该省美丽乡村建设所取得成就,主要从四个方面做了简要总结发言。一是始终坚持习近平“三农”思想为引领,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群众改善生活质量的要求,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二是历任省委、省政府领导关心重视,十五年来,省委、省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秉承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深入,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起步,不断拓展建设内容,形成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格局。三是依靠不断改革创新,充分利用项目审批,适当匹配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吸纳社会资本,不断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农村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四是善于发动群众、做好群众工作。农村改革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农民不支持的改革是难以推进的,当初我省部署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大行动,可以说一些养猪户抵触情绪很大,但是,通过村干部自家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引领及探索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实惠,逐渐受到基层百姓的认可,现在让大家再回到臭气熏天的养猪环境里生活,恐怕没有人会愿意尝试。总之,人民群众从生态环境的改善中获得了实惠。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主办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903448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6040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