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市农研中心(农经办)继续对房山、顺义、昌平、大兴、平谷和延庆6个区的38个玉米成本监测点的生产、收入、成本、利润情况进行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一、2017年京郊玉米成本效益总体情况
2017年,玉米成本效益总体情况是收入略有增长、总成本下降、效益提高。2017年38个玉米监测点的种植总面积1123.5亩,汇总数据显示亩均产量499.44公斤,亩均收入825.61元,亩均费用550.62元,亩均利润274.99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亩均收入增长1.2%,亩均成本下降7.4%,亩均利润增长24.5%。玉米监测主要指标对比见上图。
二、生产经营特点
(一)气候条件优于往年,玉米亩均产量稳中有升,为增收奠定基础
2017年玉米生长期内未发生明显气象灾害,总体生长条件有利。在播种期及时雨缓解旱情。在玉米适播期除房山区气温偏高,降水较常年偏少,玉米春播进度有所推迟外,其他大部分地区普降小到中雨,很大程度缓解了前期持续多日的旱情,为玉米顺利播种出苗奠定了墒情基础。在生长期拔节、抽雄开花、吐丝、灌浆各个关键时期,温度、雨水配合相对较好,亩均产量较上年有所提升。汇总数据显示,成本监测点亩均产量499.44公斤,同比增长34.66公斤,增幅7.5%。其中,亩均产量超过500公斤的监测点有28个,占监测点总数的73.7%,亩均产量不足300公斤的监测点有9个,占监测点总数的23.7%
(二)受多重因素影响,玉米销售价格持续走低
受国家政策、市场需求以及区域发展定位等多重因素影响,玉米价格呈下跌趋势。一是从政策层面看,多年来国内外玉米市场价格倒挂,国家于2016年取消了临储政策,实行市场化定价,并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推动玉米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从长期来看,供求关系将得到不断改善。但近几年我国玉米连年丰收,库存不断增加,阶段性供大于求的格局暂时不会改变,玉米价格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二是从市场方面看,玉米价格不稳使得饲料企业用玉米随用随采,需求低迷,同时进口高粱、大麦对玉米的替代性较强,导致工业用原料需求减少,市场需求持续疲软,难以支撑玉米价格止跌企稳。三是从京郊发展实际看,各区清退“小散低劣”养殖,饲料需求减少,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影响了本地玉米的收购价格,玉米价格从2016年开始跌破2元,2017年继续下降到每公斤1.65元,比上年同期的每公斤1.75元降低0.1元,下降5.7%。2012-2017年玉米监测点价格走势详见附件1。
(三)人工费下降明显,是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
2017年玉米种植利润增幅高达24.5%,主要得益于成本费用下降,尤其是人工费大幅下降。监测表明,2017年玉米总成本费用亩均550.62元,同比下降7.4%,其中人工费支出224.76元,同比减少60.59元,下降21.2%。一方面,近年来农民对传统种养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弱,生产积极性持续走低。大部分农户在人力投入上能省则省,在田间管理上精耕细作的农户越来越少。玉米监测点种植用工日数2.47个,与上年的3.23个工日相比,减少0.76个。另一方面,玉米种植回报率较低,农户种植不愿多费力气,多是靠天吃饭,气候好收益就高。今年玉米生长周期内气候条件有利、且未发生明显虫害,所以并未因人工投入减少而影响种植收益,反而降低了成本支出,利润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