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3日,北京市农经办(市农研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蒋洪昉带队赴平谷区刘家店镇调研“生态桥”试点项目情况。资源区划处副处长杨玉山陪同调研,刘家店镇党委书记马立文做了重点介绍。
蒋洪昉一行来到了试点所在地寅洞村,马立文从项目基本情况、运行机制、运营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汇报。“生态桥”项目以刘家店镇为先行试点,采用“种-养-沼-加”的生态循环模式,以种植业、养殖业废弃物和沼渣、沼液为核心原料,通过生态环保技术加工制成有机肥料还田,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循环利用。其工程目标是建设有机肥年产能力12万吨的高标准、高效能、现代化、生态化示范园区。运行机制是坚持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采取村企联动、物物交换的方式(1吨桃树枝置换1吨有机肥),果农用桃树枝置换有机肥还田。运营模式探索创新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可持续发展运营模式,成立生态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运营,政府资金“拨改投”,形成投变股、股生利、利富民的良性机制。
蒋洪昉指出,十八大以来,农业生产型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日渐成为各级政府需要大力研究的重要工作内容,特别是住建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畜禽粪便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为我们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蒋洪昉强调,资源区划处连续多年开展了农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相关课题研究,平谷区又是市农经办(农研中心)的改革创新实验区。为助力平谷区进一步完善和推进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资源区划处在今年开展了北京市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试点工作,力争在“生态桥”项目实现秸秆的肥料化的基础上,加入秸秆的饲料化,通过果园废弃物首先进行分类,将符合饲料标准的桃枝嫩叶与动物的饲养相结合,提升“生态桥”的资源化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