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5日,市农经办(农研中心)农经统计处处长李理、调研员张军等一行4人,到房山区蒲洼乡鱼斗泉村和芦子水村调研低收入村户增收情况。房山区经管站统计信息科科长任正雷、蒲洼乡经管站站长任培培、鱼斗泉村书记任全才、芦子水村书记隗合站及相关人员陪同调研,并深入低收入农户家庭对其基本情况、收入情况、帮扶需求等进行了详细询问和了解。
调研组首先来到京西第一村—鱼斗泉村,该村是低收入村,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蒲洼乡的西部,与河北省九龙镇接壤,是北京最西的行政村,有京都西极之称。鱼斗泉村村域总面积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2亩,主要种植玉米、杂粮;林地面积4296亩,种植杏、核桃180亩,枣树100多亩。全村农户总数113户、248人,其中低收入农户60户、131人,残疾人36人,60岁以上老人67人。村民收入来源相对单一,2016年,村民人均所得6880元,不到郊区平均水平的1/3。调研组对鱼斗泉村的集体经济情况、产业发展情况、低收入村帮扶情况、未来发展思路和帮扶需求进行了深入了解,对村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接下来,调研组分别来到低收入农户隗功青和隗功山家,对他们的家庭基本情况、生产情况、生活情况、收入情况、低收入原因、帮扶需求进行了一一了解,并鼓励他们坚定增收致富信心。
随后,调研组来到芦子水村。该村位于蒲洼乡的西北部,北面和西面与河北省涞水县接壤,海拔1000米左右,村域面积2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0亩,主要种植玉米和杂粮;林地面积1200亩,种植杏、核桃800亩。全村农户总数326户,669人。其中,低收入农户182户、352人,60岁以上老人235人。2016年人均所得为8040元。通过座谈,调研组了解到芦子水村拥有较好的基础,一是村内有5公里长的大游龙天璇地质自然景区;二是村庄有初具规模的特色杏花园;三是村内有大量流转到村集体的闲置农宅。但在发展休闲旅游的规划设计、创意策划、宣传推介等方面,还存在很大欠缺,导致有资源无客源、有特色难增收。
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组对低收入村、户的现状和增收难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利于做好低收入村户精准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