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页 信息公开 党务公开 机关建设 业务工作 军转专题 专家学者 北京城郊会 农村金融
 
 
 
关于三农有关... 国务院发展研...
社科院农村发... 农业农村部
首都之窗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党务公开
 
市农经办(农研中心)调研综合处、史志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第16次集中读书学习活动
 
【字体:
0
图片1.jpg
图片2.jpg
图片3.jpg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简单的党内活动,而是以全体党员为教育对象、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化制度化举措。为推动“两学一做”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形成常态、发挥长效,确保党组织充分履行职责、发挥核心作用,确保全体党员增强党性观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017年3月30日上午,市农经办(农研中心)调研综合处、史志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第16次集中读书学习活动。活动由北京市农经办(农研中心)调研综合处党支部书记兼史志处党支部书记张英洪主持。    

  本次集中读书学习活动主要有三个议程:第一项议程是传达中心2017年第6次主任办公会议精神,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郭金龙书记在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2017年3月16日至17日,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2月23日、24日视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持以习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凝聚起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努力开创首都发展更加美好明天的磅礴力量。会议认为,在距上次视察北京三周年之际,习总书记再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既是对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和冬奥会筹办作出重要指示,也是对北京各方面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描绘了首都发展更加美好的前景。两次视察寄予深情,两篇讲话指引方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全局性、指导性。习总书记明确了北京“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确定了北京发展的“新坐标”;习总书记亲自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亲自谋划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描绘了北京发展的宏伟蓝图;习总书记强调要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建设高水平城市副中心、治理“城市病”,为我们制定了具体的“路线图”。会议要求,全体党员要把两次视察重要讲话融会贯通,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与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一起学习领会、一起贯彻落实,进一步学出方向、学出信心、学出干劲。    

  第二项议程是集中学习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张英洪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文件中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和工作举措,引导党员联系思想工作实际经常查找解决问题,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把查找解决问题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规定要求,做到“四个合格”。张英洪强调,文件的出台是党中央着眼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每位党员干部要做到率先垂范。一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全覆盖、常态化、重创新、求实效,坚持学做结合,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二是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日常工作生活全过程、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将市委全会精神落到工作实处,充分体现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三是把“两学一做”作为锤炼党性的基本功、必修课,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第三项议程是由杨秋玲调研员讲解她阅读《千字文讲记》一书的心得体会。杨秋玲简要介绍了《千字文讲记》的作者刘宏毅,以及《千字文》的编者周兴嗣,渐次展开分享了《千字文讲记》的精要内容,包括《千字文》中涉及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了《千字文》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和音韵的谐美。    

  据介绍,《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清代褚人获称赞其“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千字文》全篇主题清晰,章句文理一脉相承,层层推进,语言优美,词藻华丽,几乎是句句引经,字字用典。这是其他几篇也被公认为不错的训蒙读物不能比的。所以历代书法家都竞相书写,如智永、怀素、欧阳询、赵佶、赵孟頫、文征明等都有留传至今的帖本。    

  随后,张英洪围绕本次集中读书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他还引用了《千字文讲记》作者刘宏毅关于文化重要性的一段论述:一个国家经济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文化与传统的消亡。只要有文化在,国家亡了可以复国,民族衰了可以振兴;如果文化消亡了,这个民族就永远没有翻身之日了。张英洪说,本次集中读书学习的内容有“三绝”:第一“绝”是周兴嗣的《千字文》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一千字,是名副其实的千字文,而整本书竟然没有一个字是重复的,且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深厚。书中的知识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多彩,从自然现象到社会历史,从农业生产到发明创造,从做人做事到言谈举止,从宫墙建筑到名山大川等等,作者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们一一道来。第二“绝”是据史书记载,这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的《千字文》是周兴嗣于一夜间编成的。周兴嗣才思敏捷、文采飞扬,一夜便将《千字文》编成,内容涵盖自然、社会、历史、伦理、修身、处世、教育、农艺等各领域,汇集了大量的历史故事、成语典故、格言谚语,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阔,天文地理,自然社会,无所不包,这正是它历久不衰的根本原因。第三“绝”是《千字文讲记》是刘宏毅博士旅居国外时写出来的,当时漂泊不定,案头上可供查证的资料几乎没有,“只能凭借昔年私塾李锡堃恩师时的记忆,以及读书求学所得,信口讲来,意在通俗,未及深入考证。”刘宏毅教授专注于传统文化,满腹经纶,曾在美国、加拿大、台湾、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地讲学,被加拿大《环球华报》誉为“中国文化的布道者”。    

  最后,张英洪分享了学习《千字文讲记》的三点启示:一要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复兴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完全复古,而是当代精神与古典趣味的融会贯通。从文化强国的层面讲,复兴传统文化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层面讲,复兴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提高个人修养,中庸做人做事,做到心态平和,适度优化,不偏不倚,始终能掌握一个“度”字,无过也无不及,恰到好处,收放自如,不走极端。二要认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认真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我常常说,一个人的伟大事业不取决于本人,而取决于他的继承者能不能把前人的事业发扬光大。因此,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三要不断增强传统文化素养,并积极与当代世界的优秀文明结合起来。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我也曾以“纵观上下五千年,横看东西两半球”自勉,立志以自己的学术努力分担农民的身心疾苦,以自己的独立思考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在此,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能不断开阔视野,更广泛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不断提升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工作的水平。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主办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903448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6040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