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虽个小,能量却很大。在城乡结对帮扶上,就是这小小蜜蜂却成了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农业科技集团与怀柔区琉璃庙镇龙泉峪村携手产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并由此拉开了城乡“共酿”甜蜜生活的帷幕。
为持续深入推进对口帮扶工作,变“输血”为“造血”,今年4月,在怀柔检察院的牵线搭桥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海淀区四季青农业科技集团与怀柔区琉璃庙镇龙泉峪村达成了“蜂产业”合作开发协议。协议提出,合作方采用“农业集团+科研院所+合作社”的产业帮扶模式,打造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蜂产业链条,进而以全新的产业链,帮助村里做优做强“甜蜜”事业。
经实地摸底考察、可行性论证,目前,四季青农业科技集团无偿捐赠的100万元签约合作基础资金已经到位。据悉,这些资金将重点用于现场教学、示范性养殖、收蜜、生产包装等生产环节。经过历时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在260箱蜜蜂的辛勤劳作下,第一批优质荆条蜜已成功摇出,它标志着龙泉峪村“蜂产业”从研发到养殖再到生产销售的产业闭环已经打通。此时,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房宇博士拿着手中的新蜜,脸上露出了笑意。
龙泉峪村山高林密、溪深水清、荆条和山花等蜜粉源植物十分丰富,是环境优越的天然蜂场。早年,村里的原生态养蜂、古法酿蜜曾久负盛名。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的养蜂方式因规模小、产量少、技术含量低已不适应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如今,在先进的技术支持和产业帮扶下,260箱蜜蜂依靠2名技术尖兵便可实现年产蜂蜜6000斤、产值20万多元。较比过去,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或是效益,都是一个质的飞越。
下一步,四季青农业科技集团、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琉璃庙镇政府、龙泉峪村养殖农户四方,将把深层次的合作提上议事日程,并按照分工进行深化合作。四季青农业科技集团将通过示范引领,引导更多养蜂能手加入到养殖队伍中来,并以高于市场价格统一回收原蜜,其收益反哺村里,除部分用于蜂农劳动报酬外,其余部分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四季青农业科技集团通过对原蜜进行包装销售后,增值部分作为集团获得的收益。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将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指导养殖农户拓宽生产渠道,逐步开发蜂花粉、蜂王浆、蜂胶等高附加值的衍生产品,同时制订生产标准,出具营养价值综合评估鉴定,打造龙泉峪村蜂蜜品牌。琉璃庙镇人民政府和龙泉峪村将履行属地职责,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持续加大对“养殖、加工、销售”各环节的支持力度,推动蜂蜜产业链不断做大做强,实现从零星散养到蜂飞万家的规模养殖、从简单封盖到不失本味的精装上市的跨越式进步,把龙泉峪村打造成为琉璃庙镇乃至怀柔区的“甜蜜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