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老年旅游联合体举办的2015攀枝花米易中老年养生文化旅游节在“阳光花城”——四川省攀枝花市的米易县落下帷幕。旅游节为期四天,期间还举办了中医高端养生论坛、太极文化展示、自行车骑游、门球比赛、拍客大赛、文艺展演等多项活动。据悉,有近千名中老年游客参加了此次养生文化旅游节。
活动期间,与会的旅行社及专家就我国银发旅游市场的现状、趋势和面临的问题接受了笔者的采访。在他们看来,我国的银发旅游市场前景广阔,但仍面临着几大瓶颈,亟待持续规范完善。
市场前景广阔
谈及我国银发旅游市场的前景,曾在中国老年旅游联合体任理事长6年、经营老年旅游市场十余年的四川忆程旅行社总经理张雯表示“发展潜力巨大”。“本次米易的活动将持续到明年3月,目前我们已经揽客2000余人,渴望参与的老年游客仍在不断增加。”张雯说。
笔者获悉,此前在湖南张家界、成都都江堰、甘孜州康定等地举办的前几届老年文化旅游节都为当地带去了4、5千人次的客源,市场反应良好。
作为中国老年旅游联合体的会员单位之一,西安凯旋铁道国际旅行社的中老年业务占比超过了业务总量的三成。其总经理辛宏说:“近几年老年旅游的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以西安为例,老年人口已达100余万,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我们今年8月底至9月初曾
瓶颈有待突破
面向中老年游客组织了一次以避暑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仅用了半个多月就收了1200名游客。”
对于银发旅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业界人士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老年群体数量不断增加。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2.12亿,且还在不断增加,这直接扩大了老年旅游市场的客源基数;二是精神层面的需求持续增长。近些年来,退休人群在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方面渐呈上升趋势,这使得老年群体在文化、旅游、社交等精神方面的需求日益旺盛;三是社会大环境让旅游日益成为刚性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很多老年朋友的刚性需求,加上产品不断丰富多元,不同经济能力的老年游客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旅游产品。
旅游业界人士认为,互联网时代下,虽然自由行、自驾游比例大幅提高,但是老年游客仍普遍需要旅行社来承担旅游要素组合的任务。因此,在银发旅游市场的发展进程中,旅行社等企业将迎来特有的发展机遇,或许还有望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虽然市场前景可观,但由于这一市场仍面临着几大瓶颈问题需要解决,很多旅行社对待这一市场颇显犹豫。
首先是受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的限制,多数老年人对产品价格较为敏感,更倾向于低价产品,导致经营老年旅游利润偏低。对于这个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只有通过长期培养老年游
客“理性消费”的理念来逐步转变。
与利润较低相对应的是,经营老年旅游团队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团队,这主要体现在老年游客的身体状况和游览过程中的意外情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旅行社负责人告诉笔者,曾经有一位老年游客在旅途中突发心脏病逝世,虽然保险公司承担了大部分赔偿,但他们仍负担了几万元赔偿,才“息事宁人”。在规避风险方面,四川忆程的做法值得借鉴。张雯说:“在组团时,我们统一将责任险的最高赔付额度提高到40万元,意外险也有相应提高;而且即使是作为地接社,我们也要再购买一次保险。”
另一大难题来自于针对老年群体的营销工作。虽然互联网时代下部分老年游客逐渐开始接受微信、
标准即将出台
QQ等,但大部分老年朋友的信息来源仍依靠传统方式:电视、报纸或是收音机,但此类方式较为范化,不具有针对性。如何把产品信息直接传递给有效人群,值得持续研究。如何让老年旅游市场的营销更具针对性,中国老年旅游联合体也一直在探索当中。其中,西安凯旋铁道国旅加入了“西安市老龄产业协会”,与包括健康、房产等在内的众多会员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也是各地老年旅游联合体会员单位的普遍选择。不过,也有旅行社经营者提出,应该主打“孝”文化,针对老年群体的子女、亲属等开展精准营销。
在产品设计方面,除了传统的游山玩水、休闲娱乐,老年朋友们更加热衷于文化交流和展示风采。“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很多还在外地,陪伴父母的时间有限。与同龄人加强交流是许多老年人排解寂寞的主要方式。”张雯对此感受颇深。笔者注意到,中国老年旅游联合体在行程中总会为老年朋友们安排篝火晚会、文艺展演等活动,而这类活动往往比观光游览更受老年朋友们欢迎。张雯说:“要想做好银发市场,就一定不能局限于常规旅游产品。”
如何保障老年游客的安全和各项权益,如何选择旅游要素企业,如何安排好行程中的各项活动,这些早已成为旅游业界长期关注的问题。本届中老年养生文化旅游节举办期间,出席活动的中国旅行社协会秘书长蒋齐康告诉笔者,由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老年旅游联合体等单位共同起草的《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经完成初稿,正向国家旅游局报审。今后,《规范》将成为我国服务老年游客的首部标准。
笔者在《规范》送审稿中看到,
这部标准明确将服务对象界定为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游客,内容包括了老年旅游产品的设计与策划、老年旅游者的招徕、老年旅游团队计划的组织与落实、老年旅游接待服务、老年旅游安全保障等。
笔者发现,《规范》确实是一部细致的服务标准,非常全面地考虑到了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例如:《规范》要求为老年旅游团队配备的随团医生必须取得医师执业资格证;连续乘坐汽车时间应不超过2个小时,且行程设计宜少走多看;宜选择有电梯的酒店,没有电梯的酒店应安排老年游客入住3楼以下楼层;应为每位老年游客发放便携式集合信息卡片,载明集合地点、时间、导游与司机的联系方式等关键信息……
蒋齐康说:“我国的旅行社企业发展老年旅游已经有十余年了,积累下了很多好的经验。在旅游标准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制订《规范》正是为了规范老年旅游的管理和服务,提升老年旅游的服务质量,保障老年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老年旅游的健康发展。”
针对日渐流行的老年旅游,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耀东说,近年以来,文化养老、候鸟养老、康养结合等养老模式逐渐受到市场的欢迎,这是因为旅游度假从本质上解决了老年人精神层面上的问题。下一步,我国的老年旅游事业还应在不断规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