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页 信息公开 党务公开 机关建设 业务工作 军转专题 专家学者 北京城郊会 农村金融
 
 
 
关于三农有关... 国务院发展研...
社科院农村发... 农业农村部
首都之窗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业务工作 > 北京市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
 
市农研中心与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集体经济蓝皮书: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报告(2020)》
 
【字体:
0
2.jpg
1.jpg

  11月3日,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了《集体经济蓝皮书: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报告(2020)》发布会暨集体经济发展研讨会。会议共有两项议程:《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报告(2020)》的发布仪式;集体经济发展专家研讨,并分别由市农研中心二级巡视员熊文武,党组书记、主任、一级巡视员张光连主持。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二级巡视员余葵、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一级巡视员苏卫东、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徐祥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王宏甲、市农业农村局合作经济指导处处长姚杰章、海淀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侯晓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经济管理分社社长恽薇、副社长高雁、北京市农研中心调研综合处处长张英洪、经济体制处处长陈雪原、副处长孙梦洁、北京金域美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尧等领导、专家及业内人士参会,以及中国网、中新社、南方日报、证券日报、北京晚报、中国经济时报等多家媒体列席会议。    

  苏卫东对国内第一本《集体经济蓝皮书》的成功发布表示祝贺,并指出了北京市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着力破解的两点问题,一是北京市农村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体量小、发展不均衡的突出问题,集体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二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的是政府财政和转移支付,应当持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措施,并稳步提高农村财产性收入。    

  余葵首先对集体经济蓝皮书的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蓝皮书在运用大量案例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见解与观点,对社会各界深入研究集体经济提供了重要参考,为各级政府决策部署发挥了积极作用。其次,根据自身工作实践,从六个方面介绍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以及取得的实质进展:一是全面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二是稳步推进了经营性资产的股份合作制改革;三是探索了集体资产股份的有偿退出和继承权试点;四是探索开展了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五是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六是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最后,提出了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两方面问题,一是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过程,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经济基本特征、法人属性和运行机制;二是规范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关缓解,做好农村集体经济所有权确权,促进集体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谢寿光代表社科文献出版社对于《集体经济蓝皮书》的发布发表了两点看法,一是解释了蓝皮书这一出版形态的意义,认为蓝皮书是以一年为单位,对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状况概括描述、分析总结,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实践部门提供参考的一种出版形态。二是对集体经济蓝皮书后续出版规划提供了蓝图,指出蓝皮书从有到好、坚持出版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集体经济蓝皮书未来可以以金融问题、科技创新等农村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为专题出发进行撰写,并辅以分省份的典型案例,探索新时期乡村振兴的可行性路径。    

  陈雪原代表《集体经济蓝皮书: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报告(2020)》研创团队对集体经济蓝皮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主旨汇报,认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已经到达了“二次飞跃”的转折点,并将走向乡镇统筹“新三级”体制,迈向高水平集体化。集体经济蓝皮书共分为总报告、评价篇、专题篇、地区篇、案例篇五个部分。总报告是蓝皮书的核心部分,共分为三个层次:“新集体主义”思潮的兴起、探源及走向乡镇统筹“新三级”体制。评价篇运用相关指数对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经济改革进行了评价,并对各省进行了排名。专题篇对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地区差距、农村集体资产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对北京郊区40个村庄进行了长时段观察、对3885个村庄进行了全域分析。地区篇总结回顾了全国10个省份和地区集体经济发展的实践探索。案例篇归纳了梳理镇级统筹下的“跨村联营联建”、村级统筹下的“跨组联营联建”、村集体统筹下破除“户自为战”三类典型案例的发展经验。    

  在集体经济发展研讨环节,魏后凯认为,一是集体经济蓝皮书凝聚了主创团队的大量心血,不仅从理论层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且对全国改革经验做了总结,做到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建议通过皮书研创打造一个集体经济的全国性研究平台;二是提出村庄分异加剧,村庄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集体经济分异在加剧,应当因地制宜地探索多元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从不同层级探索多元化的乡镇统筹“新三级”体制;三是指出现有的体制机制限制了农村增收的通道,应当积极探索打通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财富的多重路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王宏甲充分肯定了《集体经济蓝皮书》出版的重要意义,指出要充分认识这本皮书的珍贵价值,并就《塘约道路》的写作过程进行了回顾和思考,介绍了毕节进一步打造“塘约道路”升级版的现实情况,提到全市域范围内普遍成立了乡镇联社,让农民进一步组织起来。此外,他勉励集体经济蓝皮书研创团队要把这项有意义的事业继续坚持下去。    

  姚杰章结合自身实践经验,阐述了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一是北京市集体经济组织数量庞大,达到了村村都有的程度。二是北京市集体经济资产体量较大,但主要集中在近郊区。三是北京市集体经济分红较多,2019年达到了53.7亿元,一百多万农民受益。    

  侯晓博谈了海淀区集体经济发展情况,首先,海淀区集体经济是整个北京乃至全国的典型案例,同时也是观察集体经济的窗口。其次,在集体净资产方面,海淀区优势明显,连续多年蝉联北京市第一。最后,提出加强与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创团队合作,希望把海淀区的实践经验形成文字,供全国参考。    

  张光连代表会议主办方,做了会议总结性发言,一是蓝皮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专家所提出的针对性、鞭策性意见对于蓝皮书的进一步完善意义重大,农研中心研创团队将依托专家资源,把蓝皮书做好。二是我国三农具体政策的制定一般是自上而下的,但实际工作过程中更多地需要自下而上,鲜活的东西都在基层,应当积极探索基层的成功实践经验,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主办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903448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6040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