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的金丁社是杨陵区揉谷镇新集村的一位农民,但你可千万别小瞧了他,他现在可是拥有1家专业合作社、1家淘宝网店、5家行业网店的“创客”达人,专卖葡萄苗。从2011年4月开店至今,他的葡萄苗销量惊人,连年翻番,一年可赚几百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已有十多户村民借着互联网的东风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今年4月,金丁社的杨凌中信良种葡萄专业合作社入驻示范区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产业园,在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的葡萄苗更是广销全国各地。
在杨凌,像金丁社这样开网店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依靠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依托杨凌农业科技资源优势,将各式各样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农业电商达人。
筑巢引凤孵化“创业梦”
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4年,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抢抓机遇、趁势而为,按照打造省内一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目标,依托独有的农科教资源优势,将电商触角根植于农业,全面启动电子商务推进工作,并成立了由管委会领导挂帅、16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区电子商务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高标准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
2014年11月5日,杨凌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式揭牌。之后,示范区结合实际,编制了《杨凌现代农业电商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理清发展思路。
为了增强电子商务产业园的聚集和承载功能,进一步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示范区财政预算列支了每年1000万元的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并先后出台了《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产业园入园优惠办法》和《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21条具体优惠政策助推杨凌电子商务产业加快发展。
走进杨凌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产业园,这里犹如一座小城,以电子商务为主线,构建了包括电商应用、第三方电商交易平台、电商支撑项目在内的综合性电商产业集群,重点依托示范区涉农产业触网营销需求,打造集仓储、物流、展示和检验检测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倒逼转型凸显“新成效”
创新模式,凸显特色,倒逼产业成长。近两年,示范区不断谋求电商发展质的跨越,通过搭建平台,倒逼本地企业和电商“创客”加速发展电子商务,打造了一支电子商务发展的生力军。
组建协会服务平台。2014年底,成立了示范区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初步建立起“政府引导、协会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发展模式。目前,该协会已吸纳会员企业120余家,设立了生鲜产品、水果、微商等5个专业委员会,促进了电商企业抱团合作、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搭建公共推广平台。示范区先后与利安集团、西软集团、建行善融、淘宝网等第三方平台合作,使杨凌40余家传统涉农企业实现上线销售。其中,与利安集团合作开发的“陕西智慧三农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已在全省推广,与京东集团合作建设的京东杨凌运营中心项目也已正式运营,与淘宝网合作建设的“特色中国—杨凌馆”成为全省首个通过开馆审核市级馆。
创新会展对接平台。充分利用杨凌农高会、双交会等平台,先后举办了两届陕西省农村电子商务大会、电子商务产销对接会,使省内130余家电商企业、600余家传统涉农企业参会对接,形成了全省关注电子商务发展的浓厚氛围。
建设线上线下联动发展平台。先后在西安、上海及北京国际农产品采购中心建成了杨凌绿色食品展销中心;在省果业局向全国布局建设的2000家陕西水果专卖店及电商推广平台上,全面应用杨凌安全农产品认证及溯源体系,倾力服务农产品电商发展。
借网发展驶入“快车道”
“只有不断丰富电子商务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模式,才能为全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于这样的认识,示范区又提出了一系列新措施。
凡进入电子商务产业园的企业,政府性事务全部由电子商务行业协会代办。以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为内容,面向区内传统企业、电商企业、大学生、创业团队、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不同层次的系统培训,并建立“月初沙龙、月底培训”工作机制,面向区内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系统电商培训。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全面合作机制,在两所高校开设入区电商企业订单班,进行定向培养,保障高素质专业人才供应。同时,通过举办大学生电商创业大赛,吸引设计、食品、农学等多领域人才开展电商创业,服务园区电商企业,开展园区实训,为园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好政策凝聚人气,好平台汇聚商气。目前,已有150家电商企业进驻产业园,主要在生鲜农产品、农资、农业技术、农业项目众筹等领域开展电商运营。
根据规划,今后,示范区将加强与阿里巴巴旗下多个平台的深度合作,拓展京东生鲜平台与苏宁易购平台的合作业务;参照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标准,建立较为完备的现代农业电商服务体系;加快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效率和物流的智能化水平,打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杨凌—全国”物流保障体系,使一大批企业和农民在这里纷纷触网,搭上“互联网+”这趟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