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页 信息公开 党务公开 机关建设 业务工作 军转专题 专家学者 北京城郊会 农村金融
 
 
 
关于三农有关... 国务院发展研...
社科院农村发... 农业农村部
首都之窗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业务工作 > 农业农村史志研究
 
多措并举摘穷帽金融扶贫有力道
 
【字体:
0

  “请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考察调研时的这句话依然回荡耳边,温暖人心。                

  作为地方金融机构的太原农信社,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情系群众冷暖的情怀践行精准扶贫工作,让国家级深度贫困村——娄烦县下石村成功脱贫。              

  下石村,位于娄烦县米峪镇乡岔儿沟内,是一个有235户、755人的小山村,全村经济结构单一,以种植业为主,受经济、技术原因制约,农产品产量低,村民收入有限,因病致贫现象严重。              

  太原农信社深刻认识到,精准扶贫是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的责任担当,更是打基础、利长远、促共赢的必由之路。              

  立足地方实际,太原农信社开展了“三个全覆盖”工程:一是基础资料收集全覆盖。通过和县扶贫办、县人民银行进行数据对接,确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为43户、86人。在此基础上,对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信息摸底,详细掌握了贫困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信贷需求、收入来源等情况。二是评级授信全覆盖。依据《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评级授信管理办法》,太原农信社完成了对下石村123户建档贫困户的评级授信全覆盖工作,其中符合授信条件的建档贫困户为18户,占比为13%。三是合理信贷需求全覆盖。农信社将各网点设置为“金融扶贫工作点”,网点负责人为扶贫项目对接第一责任人,负责与当地乡镇政府、村委会、扶贫项目(产业)落实方进行对接,要求各扶贫工作点对已形成信贷支持的项目跟踪服务,对未提供信贷支持的产业项目实时了解开展进度,确保在关键时刻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要求及时满足符合授信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贷需求。截至目前,下石村已对18户有信贷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90万元,完成全面投放。              

  在扶贫过程中,工作人员经过深入调查发现,下石村存在着农村产业发展空白、公共基础设施薄弱等困难和问题。对此,他们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针对性研究破解这些困难的方法与措施。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村级两委特别是村党支部是带动整个村集体发展的“车头”。然而,驻村工作队进驻下石村时,看到的却是一个“遍地破砖烂瓦、杂草丛生、墙残门倒”的村部院落。为了改善村级组织现状,农信社积极争取到县乡两级“党建专项经费”支持,将村部院落进行了修缮,村级活动阵地建设由此焕然一新。在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带领下,下石村党支部认真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等主题党日活动,并将“三会一课”与精准脱贫紧密结合,为扶贫工作凝聚了合力。              

  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六大产业项目带领贫困户脱贫。一是马铃薯品牌建设项目。下石村地处云顶山自然保护区腹地,所产的“娄烦土豆”在太原市场口碑良好,但一直未形成产业气候。驻村工作队争取到市级帮扶专项资金15万元,将从省农科院购进的7.5万斤优质种薯,免费发放给两个种植合作社带动下的8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成了600亩马铃薯高产示范种植基地。目前,他们生产的红皮马铃薯“青薯九号”通过美特好“本地特色优质农产品专柜”受到市场追捧。二是土豆加工厂建设项目。下石村土豆加工厂由本村专业合作社于2016年出资44万元建成淀粉磋磨和粉条加工两条生产线,年吞吐原料300万斤,极大地解决了本村及周边剩余土豆滞销难题。三是油用牡丹园建设项目。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种植产业,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2016年,驻村工作队引进“600亩油用牡丹园”建设项目,该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农户”的模式,极大地化解了农户自身经营风险,现在400亩油用牡丹长势良好,今年秋后完成剩余200亩的栽植。四是云昇昌乡村旅游项目。云昇昌乡村旅游园区位于下石村西南方,占地300余亩,现有日光温室50亩、标准化苗圃150亩、垂钓池4个。项目可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整体开业运营后对下石村的发展带动更加明显。五是中药材种植项目。下石村多年来一直有零星药材种植户,但受技术、销路等制约,规模一直上不来,山西农信社与山西振东药业达成帮扶意向,为农户解决了药材种植技术和销路难题。目前300亩板蓝根、黄芪长势良好。六是村级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在下石村,光伏发电具备优越的自然条件,目前该村一期已建成30kw微型光伏电站,待获得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入网牌照”后马上启动二期100kw中型电站的建设,争取年底前并网发电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相比产业发展,劳务输出风险小、收效快,是贫困户增收脱贫的重要手段。两年多来,驻村工作队通过积极宣传县政府“劳务输出奖补”政策、主动联系对接用工企业、对贫困户进行劳务技能培训等手段,2017年实现劳务输出74户、122人,2018年上半年劳务输出85户、153人,基本覆盖了1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家庭。除此之外,农信社还实施了“一对一”的精准结对帮扶政策。帮扶责任人累计入户帮扶达1500余人次,捐赠款物、慰问品等达150余万元,让贫困户真切地感受到了关怀和温暖。              

  付出终有收获,如今的下石村已是旧貌换新颜。一排排崭新整洁的农家小院掩映在鲜花绿树丛中,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伸向前方,各具特色的扶贫产业不断壮大,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转载链接地址:szb.farmer.com.cn/nmrb/html/2018-08/17/nw.D110000nmrb_20180817_8-07.htm?div=-1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主办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903448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6040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