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如期发布了2018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除了最新的统计数字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外,还有一个坊间特别关注的热点就是——首次发布了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一季度各月数据分别是5.0%、5.0%和5.1%。
在数据发布的前一天,国家统计局官方微信公众号“统计微讯”即在显著位置刊发图解,广而告知“明天,这个数将首次亮相”,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的口径、范围、作用、统计方法和资料来源。这条资讯当天就被广泛转载,一天内浏览量超过1.8万人次。这个业绩虽比不上某些“10万+”的大号,但无论是作为一个政府部门的公号,还是对“统计微讯”自身而言,确实都是一个很好的成绩了。而在笔者的朋友圈里,至少有十几个人转发了这则消息。有同仁留言道,第一次看到一个统计指标被如此隆重地推出。
在数据发布日的上午10时,与发布一季度数据同步,国家统计局官网发布了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就发布城镇调查失业率有关问题答记者问。中国政府统计最高负责人以这样一种形式,全面阐述了发布该指标的意义、作用,以及该项指标的国际比较情况,为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和数据使用者了解、认识、掌握、使用乃至宣传这一数据,提供了正式、权威的官方读本。数据发布后,笔者见到的所有纸媒和主流门户网站,对此都给予了及时报道和解读,舆论的整体反应正面、积极,有的更指出从登记失业率到调查失业率,是中国统计工作乃至政府宏观管理的一个进步。
确实如此。建立并发布调查失业率数据,经历了一个十年磨一剑的过程。早在2005年,笔者在北京市统计局负责人口和劳动力统计工作,当时就参加了劳动力调查工作的部署。从那时到现在,已历时13个年头。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调查失业率统计指标,不仅在实践中日臻完善,而且已在政府决策和分析研究中发挥了一定的参考作用。特别是近几年,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也曾多次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调查失业率,且数次提到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1%左右,使各界对这个指标早已有所了解和期待,也使此次正式发布数据不仅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且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了解、理解以及媒体的配合宣传和解读。
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十年磨一剑、最终正式对外发布意味着什么?笔者以为有四点值得关注。
一是意味着中国政府统计在与国际标准接轨方面又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调查失业率采用国际标准,指标口径范围与国际惯例一致。采用这一指标,既有利于客观反映我国城镇居民的实际就业失业情况,也有利于进行国际间的对比分析,为中国参与国际比较提供了更加科学可比的数据依据。
二是意味着中国政府统计在政府决策调控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业务主管部门的登记失业率数据为政府的管理与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但随着经济社会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其局限性也日趋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将调查失业率纳入政府统计数据的发布体系,表明决策层既了解和认可这一重要统计指标的意义作用,也肯定了政府统计系统的相关统计工作。
三是意味着政府统计发布体系的进一步丰富与完善。长期以来,在政府统计数据的发布体系特别是进度发布体系中,绝大多数属于经济指标,涉及经济社会的主体——即人本身的指标则相对较少。而城镇调查失业率的发布,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行体系的不足,且使季度发布通稿由10个部分增加到11个部分,其中“以人为本”的部分,在城乡居民收支之外,又增加了一个新的部分即“就业形势”。
四是意味着统计工作与时俱进,大有可为。把国际标准、国际惯例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实际需要相结合,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不言放弃,矢志不渝,终于修成正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而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的铺垫与吹风,以及数据发布前后的解读与宣传,都使数据本身及其发布效果达到了预期。所有这些,也都为做好各专业各领域的统计工作,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
转载链接地址:www.zgxxb.com.cn/ppsd/2018042400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