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页 信息公开 党务公开 机关建设 业务工作 军转专题 专家学者 北京城郊会 农村金融
 
 
 
关于三农有关... 国务院发展研...
社科院农村发... 农业农村部
首都之窗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业务工作 > 农业农村史志研究
 
聚合力 构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字体:
0

  风好正是扬帆时。      

  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将普惠金融提升为国家战略,指出开展普惠金融是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目标。其中,建设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亦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旨在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获得性和满意度。      

  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作为央行批准的特许清算机构——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以深耕“三农”为服务宗旨,汇聚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含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下同)力量,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提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和金融服务水平,推动精准扶贫、普惠金融发展,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多样性、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支付服务体系。      

  搭建城乡支付清算高速路       

  山东齐河“金磨坊”炒货店的老板王松最近又更新了新版手机银行APP。“齐河农商银行手机银行里的‘农信银快汇’业务帮我解决了支付原材料款的难题。只需动动手指,款项立刻到账!”      

  王松的作坊位于齐河县城东宋商业街,位置优越,生意红火,以经营瓜子、花生、巴旦木等炒货为主。炒货店刚开业时,小王亲自去新疆、内蒙古等地考察选定原料供应商,以后补货只需打电话订货再转账给对方就行。      

  “原料装完车有时到晚上7、8点,款项需要转账给供货商后才能发车,那时银行早关门了,我是小本生意,等第二天到银行去汇款,特别耗费成本。”王松说,“农商银行的‘农信银快汇’业务正好符合我的需求,用手机银行随时转账,实时到账,还没有手续费。新疆和内蒙古的供货商收到款项到账的短信,立刻发车。”      

  支付结算方式的升级,让王松与供货商之间的合作愈加顺利,也让供货商感受到了货款实时到账的欣喜。      

  据悉,农信银快汇业务是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依托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推出的联通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间的资金清算业务,包括电子汇兑、个人账户通存通兑、对公账户通存、协议付款、助农取款等资金汇划业务。客户可通过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近8万家营业网点或其电子渠道(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终端、自动存款机等)办理该项业务,实现资金异地快速汇划。同时,该项业务服务也方便了广大外出务工人员、求学人员等群体异地存取款、转账汇款等支付结算业务办理,推动了城镇化发展。

  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还借助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向广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客户提供与全国25家主要商业银行之间的存取款、转账业务暨城乡通业务。      

  昌润致中和农场负责人王吉昭便是城乡通业务的受益者。      

  昌润致中和农场位于山东齐河县安头乡,占地2600亩,是集有机果蔬、农作物培育、种植、加工、销售、生态旅游、采摘、拓展训练、传统文化培训于一体的有机农场。初夏时节,花海飘香,出游的人也多了起来。到昌润致中和农场游玩的人们,或是三三两两围着各色野花拍照,或是骑着自行车随意兜风。      

  王吉昭说,现在是旅游旺季,农场要采购大量的商品、生产资料等,每天几十笔业务,资金流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      

  “和对方结账,凡是商业银行账户的我们优选城乡通,手续费低,实时到账。”王吉昭介绍,农场的客户在当地工商银行开户的比较多,以往汇款有时资金不能及时到账。后来,农场和齐河农商银行在一次业务交流中了解到“城乡通”业务可实现资金实时到账,当即办理了这项业务。      

  目前,31家成员单位通过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开办城乡通业务,实现城乡客户间支付结算业务7×24小时实时办理,此项业务的交易笔数由2010年的20万笔增长到2017年前5个月的241万笔,增长超过10倍。      

  农信银快汇和城乡通,前者将普惠金融服务延伸至广袤农村,后者将便捷支付服务扩展至现代城市,共同编织起网罗农村与城市的现代化支付清算服务网络,让高效、便捷、安全的支付服务通达亿万城乡居民。      

  截至2017年5月末,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覆盖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近8万家网点,并与18家支付机构、3家商业银行、2家清算组织实现联网。      

  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处理各类支付清算结算业务,由2006年的96万笔、115亿元,快速增长到2016年的16.81亿笔、5.43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近100%。日均处理交易笔数从2006年的17.57万笔增长到2017年前5个月的687.88万笔。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已成为农村地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在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打通农金服务“最后一公里”       

  6月的贵州,清爽怡人,满眼翠绿。汽车在黔东北深山中穿行,细雨蒙蒙,雾气氤氲,车旁便是悬崖峭壁,深山的阻隔和交通的不便让金融服务任重而道远。      

  务川县石朝乡京竹村,是少数民族仡佬族的聚居地。村里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对金融服务便利性的需求更加凸显。      

  退伍军人丁守恒的小超市门外,挂着一块“金融服务便民点”的崭新牌匾,老丁正忙着为前来取款的82岁高龄的仡佬族老奶奶刘奎芝办理业务。刘奶奶行动不便,视力模糊,但却对老丁的服务十分放心,她把卡交给老丁,由老丁帮忙完成输入密码、签字、登记等流程,拿到100元养老金的老人用当地方言说道,“这离县城40多公里路,坐不了车,又不识字,在家门口取钱,很方便。”

  为使前来办理业务的村民更安心,务川农村信用联社不仅为老丁订做了全新的货架,还为他配置了点钞机、监控器等。      

  务川联社建立的“村村通”金融服务便民点,为京竹村300余户村民提供查询、小额取款、转账、消费等服务,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数据显示,务川联社近3年来“村村通”便民服务点累计为石朝乡贫困农户办理基础金融业务2.41万笔,交易金额2140.67万元,为贫困农户节省开支96.56万元。      

  依托农信通自助金融服务系统,贵州省农村信用联社在全省设立了18058个“村村通”便民服务点,实现全省行政村全覆盖。据统计,以每笔业务为农村居民交通、餐饮节省10元和4小时计算,“村村通”工程一年可为农村居民节约超过1亿元、5000万小时的出行时间。      

  此外,贵州省联社还依托农信银共享手机银行系统、农信银共享网上银行系统等电子银行服务,因地制宜,为农村百姓提供上门式、差异化、精细化、本土化的基础金融服务,大力实施普惠金融,助推脱贫攻坚。      

  流动服务车便是其一。      

  素有“中国西部茶叶第一村”的核桃坝村,户户有茶叶,茶产业是其重要的支柱产业,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得村民对现代金融服务方式需求更多。      

  此种情况下,湄潭农商银行根据农忙和农闲,每天组织人员深入村寨开展流动服务,将金融业务向村寨、农户家门口前移。服务过程中,一边宣传农村金融政策和扶贫政策,一边采取延长服务时间、错开群众忙闲时间节点和主动上门服务等方式,实行“现场办公”,为广大群众现场开办信合卡、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业务,并指导签约,面对面回答群众咨询。      

  目前,“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已服务湄潭全县118个行政村、5500余人次,服务次数254次,现场新开信合卡2710张,办理现金业务4372笔,金额10366万元;办理转账业务2162笔,金额1969万元;办理贷款业务841笔,金额1600万元。      

  “流动服务车现场为百姓办理开卡、手机银行等离柜式业务,金融夜校教百姓如何使用信合卡和电子银行产品,村村通便民服务点便利百姓用信合卡办理相关业务,这三种服务手段缺一不可,互为补充,为深山苗寨的农村百姓送去最便捷、及时的金融服务。”贵州省联社电子银行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探索普惠金融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联合包括山东、贵州在内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普惠金融发展新模式,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整合资源,构建统一的互联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目前,涉农银行机构、互联网金融企业纷纷布局农村电子商务,抢占农村金融市场的入口,这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形成巨大挑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迫切需要整合现有电商平台、线上支付、线上理财等资源,形成合力,构建统一的互联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巩固市场地位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2016年9月,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农合委的指导下,会同成员单位正式启动涵盖农村电商、线上支付、扫码支付、便民钱包、线上理财和异地灾备等功能的“农村金融机构互联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截至今年5月末,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先期发布“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二维码应用标准”、“B2B网关支付标准”。广西、黑龙江、辽宁、山西、陕西以及甘肃联社6家机构正式应用共享电商平台——利农商城。河北、河南、湖南等成员单位推出“手机网店”系统服务。26家机构应用微信银行对外提供服务,累计绑定银行账户超过200万户。      

  抓住机遇,推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跨境、票据业务发展。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充分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票据全面电子化机遇,一方面,在外管局指导下,上线农信银跨境支付系统,畅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跨境支付渠道,解决无外汇业务资质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个人客户日益迫切外汇业务需求。先期开通跨境收结汇业务,河北联社及其所辖机构成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办理个人收结汇业务的首家试点单位。另一方面,根据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需求,不断优化农信银共享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功能,搭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与全国票据交易平台接入前置,积极引导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推动票据业务发展。截至2017年5月末,24省区市、3488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网点应用农信银共享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办理业务。今年前5个月,农信银共享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成功处理交易15.06万笔、金额11585.62亿元。      

  贯彻要求,推动京津冀金融服务协同发展。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积极贯彻央行账户分类管理要求,推动实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间共享客户身份核验和借记卡账户激活等基础性个人账户服务,逐步实现成员单位个人客户跨区域办理存取款和转账汇款业务免收手续费,更好地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支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目前,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会同北京、天津农商银行及河北联社联合推出“农银通”卡。依托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农银通”卡免除了京津冀三地居民在三地6千余家营业网点柜面、1万余台ATM机上,办理农信银业务免收存取款、转账手续费,为京津冀三地居民提供快捷、便利、优惠的金融服务,成为落实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主办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903448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6040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