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改进调查研究作风,加强对中心调研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推进中心决策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2017年10月13日下午,北京市农经办(市农研中心)举办了调研专题培训会暨第18期农研智库大讲堂,特邀北京市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主任赵莉教授针对全体调研和业务处室工作人员作了《如何撰写决策咨询报告》的调研辅导培训。北京市农经办(市农研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吴宝新,巡视员张秋锦,党组成员、副主任吴志强,党组成员、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主任刘军萍,副巡视员熊文武以及全体调研和业务处室的干部职工参加了培训会。吴志强副主任主持培训会。
赵莉教授从撰写决策咨询报告的必要性入手,梳理了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重要作用的论述,讲解了“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的智库建设要求,明确指出了决策咨询的重要内容就是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决策急需的重大课题,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
针对很多同志在开展调查研究和撰写决策咨询报告过程中,特别是在选题、调研、写作等环节普遍遇到的困难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赵莉教授给出了具体的方法指导和案例分析。
首先是如何选题?选题总体要求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具体要把握三个导向:一是需求导向。要针对服务对象的需求,不是凭个人兴趣;要针对当前需求(热点)或未来需求,不是以往需求。二是问题导向。要把市委市政府工作中的难点和困难化为研究重点。要研究“真”问题、“实”问题。三是能力导向。有加强理论学习,打好理论功底,同时还要具备工作积累、调研条件和驾驭能力等。
其次是如何调研?咨询报告是直接为决策者服务的,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对实际情况非常熟悉,把问题吃透了才能写得出来。咨询报告实际就是在决策者与社会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做好调研一要明确调研对象。二要设计调研方法。三要进行实地调研,每次调研回来要总结。四要分析调研结果,撰写调研报告。
再次是如何写作?一是题目要主题明确,关键词突出、新颖,有吸引力。二是前言要写明调研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三是结构要完整。四是内容要有“干货”,问题和原因要有深度,有新意,对策建议要有创新、要切实可行。同时,要注意“把握方向、控制节奏、拿捏分寸”,将历史、理论和实践做细致梳理。
最后是行文风格。小标题观点要鲜明,直切主题和要点;语言简洁明了,力求“短、实、新”,少用理论术语,不讲照本宣科的话;图表、数据要简明易懂,不要过多。
吴志强副主任在总结时指出,赵莉教授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从农业智库建设的重要性到如何搞好调研、撰写决策报告,为调研人员上了一堂精彩生动的培训课,对我们下一步开展决策研究提供很好的方法论指导。近年来,我们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率先提出并加快推进农研智库建设,将“实效农经智库”明确作为北京市农经办(市农研中心)四大工作支柱之一,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农研智库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首都“三农”战略研究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中心提高决策研究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开创了决策研究的新局面,相信这次报告也会对我们的研究工作和智库建设有很大的指导和帮助。
会后,很多参加培训的调研人员反映,赵莉教授的专题辅导既有开展决策咨询的高度理论阐释,也有如何决策咨询的深度实践指导,对正在进行的调研工作给予了非常及时、实用的工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