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页 信息公开 党务公开 机关建设 业务工作 军转专题 专家学者 北京城郊会 农村金融
 
 
 
关于三农有关... 国务院发展研...
社科院农村发... 农业农村部
首都之窗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业务工作 > 经济体制研究
 
市农经办赴房山区调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
 
【字体:
0
1.JPG
2.JPG

  2017年7月11日,市农经办(农研中心)副巡视员熊文武、经济体制处处长陈雪原、主任科员王洪雨、市农委经管处主任科员胡春雷赴房山区调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研组与北京泰华芦村种植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房山区经管站副站长万士芸、合同管理科科长马艺洋,窦店镇副镇长赵振宇、芦村支部书记陈浩及相关人员参加调研。

  北京泰华芦村种植专业合作社介绍了合作社的基本情况。该合作社由泰华集团出资,于2009年正式成立。合作社以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理念,建成了以绿色蔬菜种植为主,集种植、冷储加工、科技推广、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身的现代化产业基地。(一)组织方面。合作社分别将农户和村集体的土地进行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合作社现有种植区1200亩,常年在岗职工150人,最多可解决500人就业。农民以职业工人的方式参与合作社经营,获得工资、股金、分红收入,工人月均工资可达2400~3000元。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种植技术等培训,有效加强农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另外,泰华公司为在合作社就业的所有农户购买商业保险,为农户提供额外保障。(二)经营方面。北京泰华芦村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销售、统一产品品牌的“六统一”、“六服务”现代管理模式,获得了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称号。合作社注册的“京都泰华”注册商标获得了农业部授牌的“一村一品”示范蔬菜品牌。通过订单产销合作、会员配送、电子商务等方式扩大销售渠道,丰富了首都人民的菜篮子。        

  大家就合作社发展进行了研讨,认为合作社发展面临的资金瓶颈尤为突出。一是生产物资和物流成本亟待降低;二是合作社与社区对接成立实体店时面临较高的交易费用;三是大棚等农业设施投入资金压力较大。以上三方面需要政策给予支持。        

  陈雪原处长指出,泰华芦村种植合作社的复合型经营形式具有可推广的意义,下一步应精算土地、组织、人才、管理、资金五本账,提炼合作社可复制经验。熊文武副巡视员对泰华芦村种植合作社的发展模式给予肯定。认为合作社领头人的三农情怀是合作社向良性方向发展的源动力。种植、休闲、科普教育相结合的产业模式是带动北京郊区农民就业和增收的重要途径。下一步要积极探索社区合作与专业合作之间的有机融合模式。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主办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903448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6040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