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页 信息公开 党务公开 机关建设 业务工作 军转专题 专家学者 北京城郊会 农村金融
 
 
 
关于三农有关... 国务院发展研...
社科院农村发... 农业农村部
首都之窗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业务工作 > 资源区划研究
 
汤俊:乡村民宿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思考
 
【字体:
0

  “民宿”发源于日本、英国和台湾,它作为一种旅游业态早已存在,台湾的民宿发展特色突出,一直是台湾自由行旅游的一大亮点。民宿在大陆的发展刚刚起步,对于民宿的定义暂未清晰明确,目前国内比较认同的说法是台湾《民宿管理办法》中给出的定义: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    

  乡村民宿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思考    

  在自由行盛行的体验旅游趋势下,旅游者更注重旅游产品给个人带来的身心体验,乡村凭借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可以很好的满足旅游的多样化需求。然而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式旅游,而更趋向于以民宿为核心的住民居、吃特色餐、搭便车、利用本地人伴游的深度休闲体验游模式。    

  应当说,民宿产业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前景十分广阔。首先,民宿作为一个小而美的业态,承载着都市人们回归乡村寻找乡愁的情怀,去乡村民宿消费成为一个大潮流,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再则,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民宿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民宿是乡村产业的重要内容,发展乡村民宿有助于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目标,民宿将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乡村民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民宿揽客过度依赖周边景区,营销手段单一     

  现有的乡村民宿大多为增补景区接待能力而建,集中分布在知名旅游景区的周围,由于经营者市场观念的相对滞后,没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对客源市场没有细分,严重依赖景区的客源供给,加上乡村民宿投资小,设施设备的落后和人才的匮乏,缺乏先进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手段,许多乡村民宿就只是依靠旅行社的组团营销,而对于自助游散客却只能被动地等着客人上门。鉴于此情况,乡村民宿需要拓展市场营销渠道,实施多元化营销战略。    

  二、民宿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民宿经营者多为当地居民,服务接待人员也以家庭成员为主,由于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指导,缺乏基本的服务技能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因此与民宿住客要求的温情服务,个性服务相去甚远。对于一个想要长远发展的民宿,针对经营者,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就必不可少,必要时可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现场指导教学。    

  三、产品同质化严重,功能结构单一     

  乡村民宿数量虽然日益增多,但功能结构单一,同质化明显,由于经营者大多是当地农民,其投资建设多属于自发,普遍存在盲目跟风,相互模仿和抄袭的现象,没有开发出自身的特色及住宿功能以外的辅助功能。乡村民宿的开发需要注意将民宿与本土的文化民俗等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创意民宿,如怀旧复古主题,原住民风情、异国风情等。    

  在体验旅游的趋势下,乡村民宿作为展示地域特色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当地文化的缩影,民宿的发展有利于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质,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促进农村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对于游客而言,民宿也有利于游客探索当地传统文化、风俗人情,能够很好的满足体验式旅游的需求。乡村民宿的发展方兴未艾,政府要加强主导功能和行业指导作用,投资者和经营者要坚守乡村民宿的“乡村性”,拓展多化的营销渠道,开发多样化的体验活动,从而促使乡村民宿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简介:汤俊,现任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执行院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汤俊旅游规划头条号  

  转载链接地址:www.zgxcfx.com/sannonglunjian/201805/110111.html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主办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903448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6040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