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6至30日,由市农经办(农研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蒋洪昉带队,资源区划处组织部分郊区农委相关负责人和农业园区负责人,赴陕西神木、咸阳等地考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区划处处长冯建国、副处长陈奕捷以及薛正旗、张燕等同志参加考察。
考察团一行先后考察了神木现代特色农业园、生态易经谷创新创意产业园、神木县四卜树村、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马嵬驿民俗文化村、袁家村民俗文化村等地,并与陕西省农业厅和神木县、兴平县及礼泉县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特别是,陕西省农业厅一村一品指导中心主任田庚详细介绍了陕西休闲农业发展情况,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王喜庆从餐饮业的角度介绍了休闲农业建设经验。
陕西省休闲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呈现出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目前,陕西已形成以西安周边地区为核心、关中平原为主带、陕南陕北为两大辐射区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呈现出“近城、靠景、依产(特色农业产业)、沿路”的布局特征。按服务功能来分,陕西省休闲农业主要有休闲农园、休闲农庄、休闲乡村和美丽田园4种类型。当前,休闲农业作为陕西省现代农业新型产业形态和现代旅游新型消费业态,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农村经济新的亮点。
神木现代特色农业园和生态易经谷创新创意产业园是本次考察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休闲农业园区。神木现代特色农业园按照科学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理念,遵循标准化、产业化、工业化、信息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以神木的地理、生态、人文、科技支撑力和文化影响力的思维坐标,发挥示范园区规模集约效应、结构优化效应、立体发展效应、流通集散效应,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景观效益相统一。生态易经谷创新创意产业园是陕西省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采取“政府+龙头企业+孵化基地+创业主体”的开放性综合服务模式,是一个倡导现代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以特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经营为核心,集特色养殖、设施种植、产品加工、休闲观光、文化创意等产业于一体的为创客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性创新创业平台。
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是典型的休闲农庄,位于神木县解家堡乡木瓜梁村,是目前陕北最大的民俗文化展示区。园区划分为大门景观区、会议中心区、民俗文化区、服务接待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大棚种植区、林果休闲区、康体游乐区和办公区、员工生活区共10个功能分区,是蕴含陕北农耕、民俗文化的一座历史大观园。2012年神木县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休闲农庄)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马嵬驿民俗文化村和袁家村民俗文化村,是两个具有关中特色的休闲乡村。特别是袁家村,自1970年以来,在两代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经历了三次艰难转型,从寂寂无名的贫困落后村发展为享誉全国的小康村,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由弱到强、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端迈向高端的大跨越、大突破、大升级。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在新农村建设政策的驱动下,袁家村开始转变思维,快速行动,筹划发展方向,带领袁家村群众率先在全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立了“农家乐协会”,全面打造以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集原生态农业观光、关中农耕文化体验、农家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生态娱乐等综合休闲旅游示范区。2015年,袁家村接待游客450万人次,人均纯收入达到3.8万元,村集体资产总额2.2亿元,固定资产2.05亿元,先后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4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十大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十佳小康村”等称号,袁家村成为全国农村转型发展的“旗帜”和“标杆”。
通过考察学习陕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特别是实地考察陕西省优秀的休闲农园、休闲农庄和休闲乡村,我们在创新发展理念、产业融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完善治理体系、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得到了深刻启发,将为推进北京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提档升级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