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页 信息公开 党务公开 机关建设 业务工作 军转专题 专家学者 北京城郊会 农村金融
 
 
 
关于三农有关... 国务院发展研...
社科院农村发... 农业农村部
首都之窗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业务工作 > 城乡发展研究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字体:
0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各地从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及厕所革命等工作入手,以提升村容村貌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应当全方位推进。进而言之,我们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应当把传统农业农村社会改造成为现代农业农村社会,成为承载现代化农业、现代乡村文明的农村居民居住区。  

  传统和现代之别主要体现在哪里?第一,传统农村较多消费传统农产品和少量工业品,而现代农村以消费现代重化工业品、电子工业品为主;第二,传统农村处理生态问题,采取的是以传统循环农业为主体的人居生态环境模式,而现代农村则不仅要解决传统农业文明的生态问题,还要解决现代工业社会的生态问题;第三,传统农村现代文化品味相对缺乏,而现代农村不仅生产生活生态环境达到较高水平,还具有一定的文化设计;等等。  

  因此,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应当根据新时代农村居民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来开展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应当充分借鉴城市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经验教训,科学应对工业向乡村延伸可能带来的环境负面效应;应当实现农耕文明和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提高乡村人居生活的文化层次。结合笔者的调研,具体来说,建议:  

  第一,明确把农村长期稳定的居民区作为整治对象。现阶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应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居民区建设规划为前提和基础。同时,考虑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期性,在完成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的阶段性任务后,应保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期性,对几千年形成的农村传统生活方式进行适当的现代化改造。  

  第二,将村庄外观打造成为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尽可能让乡村建筑各具特色。多地农村建筑外观和内部结构缺少设计、鲜有风格。当今建筑科技日新月异,新的建筑材料层出不穷,建筑设计大师不断涌现,打造新的乡村建筑风格具备了条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应形成创造新时代特色民居的新风潮,让无数具有新时代地域文化含量、科技含量和生态文明的新型特色民居,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绽放异彩。  

  转载链接地址:szb.farmer.com.cn/nmrb/html/2019-01/26/nw.D110000nmrb_20190126_5-03.htm?div=-1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主办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903448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6040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