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分会《关于开展2019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企业(园区)推荐工作的函》(休闲农业分会函[2019] 2号)的工作要求,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于近日完成了三四星级创建的实地验收工作。
分会于2月份发函开展创建工作,协会响应,将通知转发各区农业农村局,最终有13家休闲农业企业参与申报,并于6月份参加了分会在吉林举办的内审员培训班。培训班后,经过初步筛选,协会指导12家企业完成了申报材料的填写。10月份协会组织专家依照分会的统一标准对已申报三、四星级的企业进行实地验收工作。
此次验收工作,由市农研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主任、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会长刘军萍带队,市农研中心资源区划处调研员吴国庆、市农研中心高级工程师张燕、中国社科院财经研究院副教授魏翔、休闲农业协会规划设计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徐人杰等参加。验收组前往延庆区,验收了9家休闲农业企业(因千家店镇修路改造,1家休闲农业企业未能参与验收)。延庆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贺常荣高度重视,带领相关干部陪同评审。
按照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发布的星级创建标准和程序,验收组听取了各园区的工作汇报,查阅了相关资质文件,给与评分,并对各园区的经营、规划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积极帮助园区对接资源。经过评分与合议,审核通过了4家四星级休闲农业企业(园区)和1家三星级休闲农业企业(园区)。
“大棚房”整治工作之后,部分休闲农业企业(园区)已经积极整合渠道、开发主体产品,如涵碧泉开发了菊花饮品以及菊花酒,并与其他企业合作在园区内增加充气星空房,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满足了游客的住宿需求,在世园会期间达到节假日满房的状态。验收组也了解到一些休闲农业企业的发展困惑。一些企业希望“大而全”,而面面俱到的扩张却让企业的经营思路混乱,运营能力跟不上,经营效果并不理想。对此,专家提出要“小而精”,针对特定消费人群,做到精准对接需求,才能减少同质化,做到优质优价。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次参与星级创建的休闲农业企业普遍将文化创意融入建设与经营中,在建筑和餐饮中都体现乡村美学。市农研中心在今年举办艺术乡村主题活动,通过大地艺术、集市美学、民宿美学将艺术美学的概念引入乡村,用文创设计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目前,北京市已有82家全国休闲农业星级(企业)园区,今年又有11家提出申报,数量均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