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页 信息公开 党务公开 机关建设 业务工作 军转专题 专家学者 北京城郊会 农村金融
 
 
 
关于三农有关... 国务院发展研...
社科院农村发... 农业农村部
首都之窗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农村金融 > 工作动态
 
提升信贷质量必须“攻防”并进
 
【字体:
0

  信贷质量是农商银行经营发展的生命线,信贷质量高,农商银行就可以实现可观的经营利润,为进一步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信贷质量低,农商银行就会面临监管评级下降、员工和股东利益受损甚至被兼并重组等严重后果。提升信贷质量,农商银行必须要“攻防”并进,切实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和信贷合理投放两项工作,在亡羊补牢未迟之时,加强对风险源头的控制。     

  “攻”既要“快”又要“狠”     

  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的环境,在“三降一去一补”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实体经济经历着发展中的严寒,这种寒意通过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的“双高”,传导至农商银行。农商银行在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中,普遍面临着抵质押物处置困难、不良贷户赖账心理严重、员工自主清收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农商银行应站在“生死存亡”的高度,站在锻炼员工队伍、培养企业文化的高度,攻坚不良清收。     

  快是指不良贷款起诉快、案件执行快、抵质押物处置快。不良贷款如果没有盘活的希望,就应该立即起诉,快速运用法律武器对不良贷户财产进行保全。同时,要发挥资产经营中心与贷款管辖支行的协同作用,快速整理立案资料,及时跟进法院进行立案,待案件判决后,立即协调法院进行案件执行,并着手进行抵质押物处置。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市场环境中,房产、车辆、土地、存货等抵质押物的公允价值变化较快,放款时由专业评估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有效参考期也不过为一年,所以只有保持起诉、执行、处置通道的畅通,才能够提高抵质押物处置效率与价值,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农商银行的损失。     

  狠是指对恶意赖账的不良贷户要清收力度狠、惩罚措施狠。恶意赖账的行为不仅损害农商银行现实利益,也会对长远的信贷文化造成危害,因此对待恶意赖账的不良贷户要保持高压态势,积极采取集中清收、舆论曝光、纳入“失信”名单等方式进行清收、惩罚。在集中清收过程中,应制定详细的清收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并定期进行调度,确保清收活动不走样、不虚晃。在舆论曝光方面,应在自身网点LED屏进行播放不良贷户名单的同时,积极与在当地关注面广的媒体进行合作,在确保曝光行为合规的前提下,对不良贷户进行舆论曝光。积极协调法院将不良贷户纳入“失信”名单,并要以此为抓手,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黑名单”对失信人的震慑作用。     

  “防”既要“早”又要“新”     

  “攻”只能解决降低存量的问题,而加之“防”,才能确保存量下降的同时,增量不增,才能够堵住不良贷款“污水池”的污水排放口,切实提升信贷资产质量。     

  早是指对风险防控要提早进行,从贷款的发放到贷款的收回,从贷款投向的定位到到期贷款风险的前瞻性管理,早字当先,探索风险防控新机制,确保风险合理、效益覆盖风险。农商银行应该彻底摒弃经济上行思维,在贷款投放的选择上倾向于“额小面广”,通过发放住房按揭、购车等城乡居民消费性贷款来抓住客户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基本“盘子”。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大力引进、推广微贷技术,通过流程化、标准化的信贷流程再造,积极探索“信贷工厂”模式。“早”还应该主要体现在对风险的前瞻性管理上,对具有潜在问题的贷款,在到期前一个月进行风险分析、研判,提前制定化解措施,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新是根据新的市场环境和贷款所属行业的不同,完善贷款产品还本付息方式。农商银行普遍采取按月还息、到期一次性还本的还款方式,该方式没有合理考虑企业资金周转周期等因素,造成部分企业资金充裕时不用还本付息,资金不足时急需还本付息的时间错位,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风险形成概率。农商银行应该根据贷款企业生产经营周期,完善贷款结息还款方式,增加等额本息、等额本金、按季结息、利随本清等还款方式。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主办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903448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6040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