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由北京市农经办(农研中心)精心筹备和组织开展的为期一周“北京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干部赴台培训班”在台湾农训协会结业,来自我市13个涉农区县和市级部门共计28位学员圆满完成了预划的培训课程,在农财中心主任周庆林团长的带领下,顺利返回北京。市农经办(农研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曹四发同志专程赶到首都机场,迎接赴台培训归来的各位学员并向大家表示慰问。
此次培训班以台湾农渔会发展历程和经营理念等为主要内容,培训所设课程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参训学员先后深入到4个农会、2个农场和1个渔会进行了实地参观学习。通过安排集中授课、与当地农场、农会干部互动交流等方式了解台湾农村经济组织建设、农会运行模式、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指标评价体系等情况,并围绕大陆合作社运作、农村金融保险服务、有机食品认证、农产品运销等方面内容与农会进行了广泛交流,培训学习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一、开拓眼界启发思维,提升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水平
培训期间全体学员围绕培训任务,通过学习、参观、考察、讨论和交流等方式,对台湾现代农业尤其农渔会的发展现状有了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开拓了眼界,启发了思维,对提升我市农经干部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大有裨益。
一是台湾对发展现代农业极为重视,其现行农业管理服务体系相当完备。11月23日,在开班仪式上,台湾农民团体干部联合训练协会(简称台湾农训会)秘书长王志文同志和另外两位受邀的台湾资深农业专家分别对农会、渔会等农民团体的发展现状、相关职能和组织体系,以及台湾现代农业体系和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等进行了专题介绍,从不同层面深入剖析了农民团体和政府在台湾现代农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通过介绍,参训学员理清了台湾农委会和基层农会的关系,知晓了台湾农会和农训协会的关系及其各自职能定位,尤其是大陆农民合作社和台湾农会的区别等等。
二是农会、渔会立足服务成员的生活功能,信用业务和农业推广是台湾农会的两大主要职能。24日上午,全体学员参访新北市莺歌区农会,重点学习了农会在农业金融服务、农业保险、农业灾害与急难救助方面的相关具体功能。当天下午参访了新北市三芝区农会,主要了解农会在资材供销及共同运销业务中所起的作用,包括农药、有机肥料、化学肥料、生产资材、日常生活用品的供销,以及全省农特产品和有机食品农产的运销等。在参访的4家农会当中,最让大家记忆犹新的当属25日上午参访的苗栗县公馆乡农会和26日上午参访的南投县信义乡农会。在这两家农会的参访过程中,参访学员充分体会到农会在建构休闲农业与精致农业中发挥的作用,包括在策划、构建、经营管理和培训等方面,并就其在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品牌建立上进行了互动交流。以信义乡农会为例,其以梅子梦工厂园区为依托,以台湾在地产业文化与当地传统工法为产品主轴,主力开发以当地生产的青梅为原料的梅子酒、梅子酱、梅子茶、梅子果脯等系列农特产品,同时,将梅子酒加工厂区设置专门的参观区域,建设以梅子酒为主题的幸福酒窖,以吸引喜爱梅子酒的游客来欣赏、体验和感悟梅子的深加工环节,并配套住宿、餐饮,也就是将农业从第一产业延伸到第二、三产业,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并有效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是农场布局规划合理,经营管理模式创新。台湾依托现代农业发展起来的农业观光旅游与乡村休闲产业的范围相当广泛,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上规模的农耕田园、渔业风情、生态旅游活动内容,还有别具特色的生态教育、民宿体验、乡土民俗等休闲活动项目。25日下午,学员们参访的南投县埔里镇台一生态休闲农场和26日下午参访的阿里山生力农场,在休闲农场的建设和经验管理上都非常用心,不仅融合了当地自然、文史资源、民俗及特有的农村生产景观,而且结合旅游、餐饮等行业,因地制宜,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范围,综合利用有效的土地资源,由农业延伸到农业服务业的新产业,进一步推进了农业的转型升级。在台湾休闲农业提供的产品中,除了食物和农产品外,还有奇观、氛围、风景和主题体验等“情景消费”产品,这也是台湾休闲农业吸引众多游客的地方。
二、交流互动优势互补,提高京台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此次赴台参加现代农业培训学习,北京市农经办(农研中心)做了大量的组织筹备工作,周庆林团长认知梳理了2013年以来京台两地香椿深加工合作项目的背景、进展和取得的成效,并形成了《门头沟区泗家水村引进台湾技术发展香椿深加工调研报告》。13个区县的农经干部也整理了宣传当地农业发展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的资料,各自制作了名片,还特意带去了体现区县农业特色的小纪念品,向广大台湾同胞宣传和展示了北京农业发展成就,进一步加深了培训团成员对涉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整个培训学习过程中,培训团都把宣传推介京郊农业作为此次赴台的重要任务,每到一处,周庆林团长都充分利用每一次座谈、交流和参访机会,积极宣传北京现代农业发展优势及京台两地的农业互补性,展示了京郊农业发展新形象,充分发挥了北京市农经办(农研中心)作为我市农村经济指导部门,在为两地农业项目合作铺路架桥,实现合作共赢,提高京台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的积极作用。
三、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为下一步培训奠定扎实基础
在台湾农训协会的引荐和精心安排下,参训学员们结识了一大批台湾农业界的朋友,先后结交了台湾农业委员会辅导处原处长莊玉雯、逢甲大学教授兼秘书长杨明宪、莺歌区农会总干事郑璧昌、三芝区农会推广股股长周正男、公馆乡农会总干事韩鸿恩、台一农业培训学院业务部经理游恩政、梓官区渔会供销部主任黄志雄、台湾屏东科技大学黄卓治教授、台湾大扬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许胜吉、中华两岸交流合作发展协会副秘书长邱宏铭等一大批台湾朋友,并与他们在培训考察期间结下了深厚情谊,并就寻求双方农业合作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相互提问解答,相互赠送了纪念品,互相交换了名片,为今后加强联系、交流合作、学习经验技术等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培育友情、加深感情,周庆林团长向各位台胞汇报了京郊农业发展情况,代表培训团向各位筹备和支持此次培训考察活动的台湾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诚挚邀请他们在适当的时候访问北京,增进友谊加强互动,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28日,培训团在参访高雄市梓官乡渔会后再次回到台北农训协会,系统学习了台湾渔会员工专业训练、渔会产品包装行销等内容并举行了结业仪式。期间,周庆林团长代表北京市农研中心与台湾农训协会商定下一步培训计划,并签订了《2016年农民合作组织干部培训合作协议》,通过进一步发展壮大京台两地农民合作组织领导人才优势资源,提升在京农民合作组织经营管理水平,切实推进北京市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四、立足自身借鉴经验,推进京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周庆林团长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曾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对于整个北京市来说,短板依然是京郊薄弱乡村治理与建设,应该帮助薄弱村依靠自身的资源禀赋,找到实现小康的路径和办法。通过为期一周的学习参访,参训学员对台湾农产品深加工的印象颇深,不论是对红枣进行深加工的苗栗县公馆乡农会,还是进行梅子深加工的信义乡农会,都给参训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北京京郊门头沟区雁翅镇泗家水村引进台湾技术发展香椿深加工也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典范,香椿深加工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品牌建设及香椿资源生态开发,实现了对“新三起来”的综合应用。在“十三五”期间,京郊农村可以以香椿为突破口,发展蘑菇、板栗、柿子、大桃等京郊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这样不仅能够为京郊其他农产品加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探索道路、积累经验,有效提升北京市农业的产业化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同时也能够实现北京市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
短短的一周的培训学习很快结束了,学员们意犹未尽,整个培训活动时间紧凑,内容丰富,每一个参加培训的学员均表示受益匪浅,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现代农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开拓了眼界,启发了思维。大家一致表示,要把自己在台湾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转化成文字,写成心得体会,作为培训成果,统一由市农经办汇编成册,为我市今后开展农经工作尤其发展农经产业提供可资借鉴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