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11月1日,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六届五次年会在山西省晋中市举行。来自国家有关部委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各省、市、自治区晋商商会负责人,晋商精英、晋中市民营企业家代表等200余人汇聚一堂,共商促进经济发展大计。山西省新晋商联合会创立十周年年会同时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巡视员、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副会长谢扬主持会议。山西省新晋商联合会名誉会长、省政协原副主席薛荣哲,山西省晋中市委书记张璞分别致辞。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会长徐小青,名誉会长包永江,副会长张连城,副秘书长张英洪、银纯泉和晋中市委、市政府的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相关同志参加了年会活动。
会议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促进城乡一体化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注重区域特色、深化农村改革,保持和谐稳定,通过全面展示近年来晋中市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全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三农”及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等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学习、复制和推广生态庄园经济模式,推动新晋商积极投身到民营经济创新转型发展中,为山西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开幕式上,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晋中市生态庄园经济发展专题片。该专题片全面展示近年来晋中市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全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三农”及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等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彰显晋中浓厚的亲商、重商、护商氛围。据晋中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孙光堂介绍,2005年生态庄园经济在革命老区晋中市左权县悄然兴起,其依托撂荒耕地、“四荒”资源、移民村落,由政府倡导,民营企业家投资开发,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于一体。10年间,晋中市生态庄园经济发展如火如荼,蓬勃兴旺,并逐步在全省乃至全国复制推广。截至2014年,晋中市已有生态庄园513处,累计投资41.2亿多元,全市生态庄园种植生态林和经济林25.5万亩,实现综合收入5.2亿元,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2.3万个,逐渐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崭新经济模式。
专题会上,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经营形式的主题,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原部长徐小青研究员,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院长张连城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分析了当前农业发展的状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进行了详细和深入的剖析。随后,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名誉会长包永江进行了主旨发言。他指出,晋中市在利用社会资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进行了很好的实践,发展生态庄园经济实现了农村资源要素的重新组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是目前“四荒”现象还不在少数,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新思考:一是生态庄园经济在晋中农村发展长期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观光休闲农业,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三是社会资本投资庄园建设,难以兼顾基础设施的完备度、公共服务的完整度和交通的通达度,政府要致力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把合作共赢、制度建设和利益协调提上议事日程。
在研讨会环节,国家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发展处廖光平、山东县域经济研究院院长高焕喜、安徽省天长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佘汝海、广东省东莞市委农办副主任尹国强、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副会长谢扬分别就畜牧业和林业项目政策、农业新的增长点、城镇居民“退宅进城”、东莞农村综合改革和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农村等进行了研究分享和相关研讨。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处副处长刘睿文博士在研讨会上做了题为《用金融的机制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有效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报告,对北京密云县穆家峪镇水漳村土地信托助推农业现代化的案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有关专家围绕该案例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入解剖。
“两个年会”期间,晋中市还举行了招商引资签约仪式,16个创新型、生态型项目落户晋中,签约投资额达150.92亿元,为新晋商创业转型、创新发展,惠恩山西、回报家乡搭建了崭新平台。
本次年会采取分、合相结合的办法,先后举办了开幕式、专题会、研讨会,会议期间参会代表还深入山西高校新校区、晋中市规划馆、百草坡森林植物园等省、市重点工程及晋中市明乐生态庄园、小五台生态庄园、丰润泽生态庄园等特色生态庄园进行观摩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