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页 信息公开 党务公开 机关建设 业务工作 军转专题 专家学者 北京城郊会 农村金融
 
 
 
关于三农有关... 国务院发展研...
社科院农村发... 农业农村部
首都之窗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农研智库大讲堂
 
吴志强副主任做客农研智库大讲堂 谈“以产业发展推动首都乡村振兴”
 
【字体:
0
506927455.jpg
1514750243.jpg

  为落实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农村局提出的加强产业振兴政策研究的工作要求,2022年1月14日下午,市农研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吴志强做客2022年第1期周末大讲堂(总第112期)暨第56期农研智库大讲堂,作了题为《以产业发展推动首都乡村振兴》的专业报告。市农研中心二级巡视员熊文武、曹晓兰出席大讲堂,各处室40余人参加学习。调研综合处处长张英洪研究员主持大讲堂。  

  吴志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北京乡村振兴的规划蓝图、推进首都乡村产业振兴三个方面,由宏观层面推及微观层面,对首都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方向、路径、措施进行了深入讲解。他认为,从党的百年农村政策变迁史可以看出,乡村振兴和党在农村的初心使命是一脉相承的。北京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并且任务艰巨繁重,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下一步乡村振兴主要任务,产业振兴要突出一个“优”字,加快实现乡村产业优质高效发展;人才振兴要突出一个“专”字,构建地培与引进双维支撑的专业化人才体系;文化振兴要突出一个“传”字,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乡村传统文化;生态振兴要突出一个“美”字,着力推动实现乡村全域美化、景区化;乡村治理要突出一个“善”字,全面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健全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治理有效的乡村善治体系;城乡融合发展要突出一个“均”字,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与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民生要突出一个“保”字,提升农民民生保障水平;改革要突出一个“活”字,破除城乡体制间的壁垒,全面推进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乡村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是巩固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北京乡村振兴要注重突出“服务”,在服务“四个中心”建设和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中育新机、开新局;要突出“守住”,守牢农业基本盘,稳定发展空间,加快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实现重要农产品数量、质量双提升。  

  他提出,乡村产业发展要在高科技设施农业、精品民宿、文旅产业、一二三产融合等方面发力,特别总结了设施蔬菜“六化”的发展趋势,即投资社会化、建设规模化、生产智能化、运营专业化、品质绿色化、营销网络化。目前,北京乡村产业发展仍面临要素资源相对紧缺、基础设施有待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科技支撑力量不足等挑战。为实现稳产保供、促进农民增收等产业发展目标,应根据不同地区类型的特点决定不同的产业发展路径。在宏观层面,一是加强党的领导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二是选贤引才构建产业发展人才支撑体系;三是要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和配套改革;四是注重发挥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五是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创新金融产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下乡;六是用好北京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源。  

  张英洪总结说,本次大讲堂是乡村振兴知识的普及课,也是“三农”智库研究的钻研课,吴志强副主任系统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确立的时代背景和要求,解读了北京市乡村振兴规划的重点内容,重点分析了首都产业振兴的重难点问题,并提出了推进产业振兴的政策思路,对大家研究非常有启发。这次讲座有图有真相、有字有情怀、有文有思考,宏观和微观相结合,调查和研究相融合,把乡村振兴的政策解读和乡村振兴的调查研究紧密结合,对做好乡村调查研究提供了很多的样板和示范。吴志强副主任在讲座中提及他在每次调研、考察之后都要总结,无形中传达了一个做好调查研究的秘诀。这个好习惯值得所有人,特别是青年调研人员学习。唯有日积月累地勤奋思考,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在乡村振兴调研工作中作出实绩。  

  本次大讲堂由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市城郊经济研究会主办,市农研中心调研综合处、机关党委承办。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主办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903448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6040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