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激发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的使命担当,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由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市城郊经济研究会主办,调研综合处、机关党委承办的2021年第5期周末大讲堂(总第109期)暨第53期农研智库大讲堂于2021年7月16日(周五)下午在中心一层报告厅顺利举办,本次大讲堂特别邀请中心人事处二级调研员、怀柔区渤海镇四渡河村党支部原“第一书记”段书贵同志作《牢记职责倾心为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汇报》,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吴志强,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主任刘军萍,中心二级巡视员熊文武出席大讲堂,中心各单位、各处室近40人参加大讲堂,调研综合处处长张英洪研究员主持大讲堂。
段书贵分驻村回顾、主要做法、领导和媒体关怀、思考和感悟四个部分对其驻村工作进行了介绍。他于2019年3月21日到村,2021年6月30日结束任职,驻村服务2年3个多月。他所在的四渡河村位于渤海镇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距怀柔城区10公里,属于浅山区。该村面积3.5平方公里,172户325人,板栗是主导产业,年产量50万斤。该村于2019年底被确定为市级百村示范试点村。他总结村庄的特点是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班子团结、前景光明。他到村后积极主动适应生活,融入村庄。采取深调研明路子、找准工作目标,明方向举旗子、筑牢党建根基,促增收动脑子、壮大集体经济,聚民心扑身子、服务群众暖民心,战疫情挑担子、让党旗高高飘扬,促振兴想法子、推进乡村治理,帮工作出点子、助力镇域发展等切实举措,推动村庄各项工作发展。段书贵感谢各级领导对其驻村工作的支持和关怀帮助,也感谢北青网、人民网、头条等媒体宣传报道。他分享两年多的驻村感悟和思考,他认为心态决定成败,也坦承乡村振兴的任务很艰巨,从村里的角度来看,产业发展难、乡村治理难、观念转变难、内生动力难、人才回归难,从“第一书记”的角度来看,融入村庄难、资金支持难、输血变造血难、角色定位难。要破解“第一书记”的四难,他认为要理解“第一书记”的“四个不是”:不是权力,而是职责;不是享乐,而是吃苦;不是地位,而是作为;不是索取,而是付出。真正把“驻”村变为“助”村。
张英洪在总结中说,段书贵同志两年驻村做了很多工作,深入到村庄中,与村民打成一片,经历非常丰富,案例非常生动,讲座非常精彩,听后深受教育和启发。张英洪认为,此次讲座有四个深刻体会:一是四渡河村全面脱低,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是农研中心派驻的“第一书记”王彩虹和段书贵的贡献,也是中心大家集体的贡献。二是段书贵同志在驻村过程中能力水平和思想境界得到明显提升。三是农研中心的地位和价值有了深刻的体现和展示。中心不仅可以坐在办公室里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当参谋写报告,还可以到广阔的郊区农村推动乡村振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四是农研中心的干部都可以得到锻炼和成长。只要有机会和舞台,人人都是人才。段书贵同志给我们提供了样本和标杆。段书贵同志在四渡河的表现,留下了中心的足迹和农研人的理想追求,是个人的荣耀,也是农研中心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