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日下午,2021年第2期周末大讲堂(总106期)暨第50期农研智库大讲堂在中心一层报告厅举办。本次大讲堂由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市城郊经济研究会主办,调研综合处、机关党委承办,邀请农业农村部农研中心当代农史研究室主任王欧研究员作《美国农业环境保护实践与农业法案的历史演进:百年回顾与启示》专题报告。为提高大讲堂整体效果,本次大讲堂创新采取圆桌围坐形式,并增加研讨环节。中心一级巡视员曹四发出席大讲堂,中心各处室、各单位30余人参加大讲堂。中心调研综合处处长张英洪研究员主持大讲堂。
王欧研究员按时间顺序对美国农业环境保护实践进行了梳理,将其归纳为20世纪30年代“沙碗”的成因及治理成效、二战前后农业环境保护与治理、战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走势(50年代至80年代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转折期(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进入新世纪倡导绿色发展主题(2000年之后)等五个发展阶段,并详细介绍了各发展阶段的历史背景、具体做法。回顾百年,她认为美国农业环境保护具有三个特点可资借鉴:一是完善的政策保护体系为农业环境保护提供支撑,二是强劲的资金投入推进环境保护项目落地生根,三是日益完善的农业法案为美国农业环境保护保驾护航。
研讨环节,中心一级巡视员曹四发,办公室主任葛继新,调研综合处二级调研员刘雯,史志处负责人、一级调研员张旭分别就生态补偿市场化、我国借鉴的切入点和具体改进顺序、农业补贴、畜禽养殖面源污染处理等问题开展了进一步研讨。
张英洪研究员在总结中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间节点,邀请部农研中心当代农史研究室主任王欧研究员讲解《美国农业环境保护实践与农业法案的历史演进:百年回顾与启示》,收获很大,既增加了中心调研人员对美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理解,也对如何更好推进首都“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有更多启示。一是在开展“三农”研究时要跳出北京“三农”看北京“三农”,树立世界眼光、历史眼光、时代眼光。二是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三是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要重视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四是在乡村振兴中要重新认识农业和乡村的价值。五是在全面依法治国中要处理好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六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要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