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1日下午,由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市城郊经济研究会主办,中心调研综合处、机关党委承办的2019年第8期周末大讲堂(总第92期)暨第37期农研智库大讲堂在中心一层报告厅举办。此次大讲堂邀请了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高级经济师曹四发作《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相关问题的讨论提纲》专题报告。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吴志强,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城乡信息中心主任刘军萍,副巡视员熊文武出席大讲堂。中心各处室、单位及其他机关单位干部共66人参加大讲堂。调研综合处处长、研究员张英洪博士主持大讲堂。
曹四发围绕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重点讲述了北京市集体经济发展演变历程与市农研中心的组建和职能演变的关系,合作经济、集体经济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概念和认识,世界上合作经济的发展现状,为什么要发展以及如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四个问题。
曹四发从1949年1月31日北京宣告和平解放开始,细细梳理了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演变历程,指出北京郊区农村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优良传统和坚实的基础,同时详细介绍了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成立的历史背景及职能演变,鼓励中心干部树立信心,围绕中心现有职能为北京“三农”工作发声做事。
在阐述合作经济、集体经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概念和内涵后,曹四发以“世界眼光”为大家介绍了世界上合作发展有四种模式,即美国的跨区域农合组织发展模式、欧洲专业型农合组织发展模式、日本综合性农合组织发展模式、以色列的基布兹,并高度肯定了合作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曹四发指出,目前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状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千家万户的承包经营越来越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竞争,因此必须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而北京市农业农村面临农业小部门化、农民老龄化、农村发展离散化的客观矛盾,缓解矛盾面临瓦片经济、公益补贴、进城就业三把双刃剑。分析传统集体经济存在的弊端后,曹四发指出应该建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并强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应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产权制度,应该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应该形成独立的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应该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资分红相结合的分配制度。随后,曹四发为如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支招,他认为村级应推行“两个分开”“两个打开”。“两个分开”是指政治和经济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两个打开”是指为村民打开镇门、为市民打开村门。乡镇级不仅要“两个分开”,还要“三个合作”。“三个合作”,即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曹四发还特别强调,乡村两级而言,要以乡镇为重点,由乡带村,并要大幅度提升新型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地位。
最后,曹四发为大家介绍了他的研究结论: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离不开集体经济,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基础在村,重点在乡镇,关键在机制,立法是前提、基础和关键。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脱困之始、振兴之机、治本之策,涉及“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方式,涉及农村基层治理体系,涉及城乡融合的发展体制机制,应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上率下。
张英洪在总结中指出,曹四发副主任的报告干货满满,非常精彩。我们从中可以提炼概括四对关键词:合作经济和集体经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乡镇联社和村级合作社、市农研中心和台湾农会。他总结今天的报告有四个鲜明特点:一是思路很清晰,主题很突出,具有很强的历史视野、世界眼光、时代特征和首都特点;二是数据很详细,史料很详实,对我们把握农研中心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非常有帮助;三是曹四发副主任的语言很流畅,观点很鲜明,是难能可贵的“三能”(能说、能写、能干)领导干部,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四是问题意识很强烈,农民立场很坚定。曹四发副主任对北京京郊农村发展的历程非常熟悉,对农研中心的发展历程非常熟悉,对世界上合作经济发展情况非常熟悉,对北京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挑战有清醒的认识,对如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路也非常清晰。